纵书院 - 言情小说 - 我在古代考科举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27

分卷阅读27

    方长庚眼睛一亮:“可以啊,谢谢小高哥!”

“哎呀,谢什么,我还要谢谢你呢,帮了大家一个大忙。”

方长庚嘿嘿一笑,又闲聊了两句,就去后屋继续看书去了。

两个月后就是府试,他要好好准备。

第23章尖子班

第二天去学堂,一群学生趁着方思成还没出现,都涌到了方长庚身边。

主要是周其琛性子太冷,大家不敢问,而方沅君名次又没方长庚靠前,不如方长庚带来的心理冲击大。

“长庚,你平时有什么学习方法?能不能教教我们?”

“是啊,明年我也想下场了,要是也能考这么好,嘿嘿……”

“……”

起初还都是问学习的,渐渐就有别的声音乱入。

“哎,县试是不是很多人?听说还能见到县老爷呢,是不是很凶!”

“我爹说臭号可臭了!害他县试都没过。我爹说就因为带了晦气,后来考一次落一次榜,不知道会不会传染到我身上……”

“……”

方长庚笑而不语,不是他装什么,只是实在不知道回答哪个。

要说考试的方法不是没有,掌握考官出题的规律,形成答题的模板,这些都是高分的手段。但归根结底,能不能高分全靠知识的积累,谁也帮不了。

要不是他自己家实在太穷,他也下不了这个决心拼了命地念书,毕竟这条路实在太苦,尤其是像他这种已经有现代教育的基础,再接受这些先贤智慧就格外困难。

但福祸相倚,他自觉自己的心智越发坚定,再清苦的日子也能坦然接受了。

在一片闹哄哄的声音中,方长庚看了眼自己的左边,看到周其琛放下了书本。

自从与他“同床共枕”后,周其琛对他的态度温和了不少,这时居然也在一旁解围:“你们能把聊天的时间都用在看书上,还愁明年不能下场吗?”

众人顿时作鸟兽散,回到座位一本正经地捧起了书,昏天黑地地朗读起来。

方长庚松了口气,扭头笑着问周其琛:“你可要去参加四月的府试?”

周其琛点头:“去。”

方长庚本想说不如结伴,却见方思成走了进来,指了指几个人,也包括他。

“周其琛,方长庚,还有方沅君,你们几个去外面。”

被点到的三人都不清楚什么状况,但还是依言照办。

往外走时,方长庚余光瞟见方沐君黯淡的神色,心中微微升起一丝怜悯,却也没有别的了。

刚踏出门槛,就看到方万明站在庭院的洞门处,笑呵呵地朝他们招了招手。

几人有条不紊地走过去,屈身行了个师礼。

虽然他们入学时拜的是方思成,但方万明是方思成亲爹,这礼也没有错。

方万明看着这些风度翩翩的少年郎,满意地捋了捋胡子:“你们都是县试名次突出者,在考府试以前,就由我来教你们,你们可愿意?”

“愿意!”大家异口同声之余却有些疑惑,那王复?

方万明自然看出他们的想法,挑了挑眉道:“王老爷说希望你们能同窗结伴,互相进步。将来如果能有所成,也要继续彼此扶持,不能忘了今日同窗之谊啊——”

方长庚忽然想起古谚说“师徒如父子,从师不从父”,想想古代是老师开启童智,授学生以做人的道理,师生在一起的时间甚至都比父子多,不怪有些古人把老师看得比父亲还重。如果不是他心智已然成熟,恐怕也会尊师更胜于尊父。

而方万明的话确有其道理。

科举之路道阻且长,同一个地方出来的士人会格外团结,一旦遇到危难也会伸手相助,雪中送炭。虽然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,但如果将来真的有望成为天子门生,这个阶段形成的同窗之谊就更显得珍贵了。

至少方长庚已经感觉到了一股将几人捆绑起来的力量,无形之中对渺茫的未来充满了希望。

另外两人应当也是这么想的,互相对视了一眼,眼中都露出坚定的神色。

都收拾妥当,他们上课的地点就换成了王家一个单独开辟的小院,十分僻静。

走进学堂,只觉面积都比先前大了一倍,正中摆着四张桌子,正前方是夫子桌案,后面还挂了一副孔子画像,上头一副牌匾,题着“乐寻耕读”四个字。

方长庚回想入王府所见的影壁回廊,足有五进深的偌大宅院,心中对王家的财富还是吃了一惊。难得王老爷只娶了一位正室,膝下只有王复一个儿子,也难怪养出王复这样直来直往、不拘小节的性子。

第一天上午,方万明只是考校了一下四个人的学识,看过每个人的字,然后宣布接下来的学习内容。

除了四书五经,将算学、律法和策论作为接下来的重点来讲。

例如算学,只要学习里的内容即可,方长庚最早接触这本书时就被吓了一跳。原来早在汉朝就提到了分数问题,书中阐述了负数和加减运算法则,出现了方程组和勾股定理,计算几何图形面积和立体体积的公式,还有著名的盈不足问题。

盈不足问题中著名的一道例题为“今有共买物,人出八,盈三;人出七,不足四、问人数、物价几何”翻译过来大致意思是“一群人共同买东西,每人出八块钱,则多三块钱;每人出七块钱,则还差四块钱,问人数和该物的价格是多少?”

简单来说就是列一元一次方程。

将人数设为X,物价为Y,那么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。

书里同样给出了这个问题的解题公式,设置了三个未知数,但思路明显没有现代思维来的直观简便,因此对古代人来说还是有些困难。

好在本朝对算学的考校并不严苛,让其余人松了一口气。但对在现代150分的数学试卷能考到140分以上的方长庚来说,这些都不是问题。

为了互相进步,方长庚索性用“甲乙丙丁”代替各种未知数,将解题思路告知他们,于是大家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(* ̄︶ ̄)

至于律法和策论,那更是方长庚的长项了。

策论便是论时事政策,对于一个写论文写到吐的法学博士而言简直是信手拈来,甚至还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