纵书院 - 言情小说 - 我要做首辅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075

分卷阅读1075

    随着唐毅的命令,首先翰林学士徐渭就上书了,他以“无为而无不为”作为主旨,大肆赞颂嘉靖避居西苑之后,取得的成就,比如东南开海,比如平定倭寇,比如重创俺答,指出嘉靖文治武功,直追朱厚熜最敬重的成祖。

随后王世贞也上书,他侧重讲三纲五常,认为以臣谤君,大逆不道。

有这两位带头,很快就有上百人跟进,每天都有奏疏送到嘉靖面前,国子监司业李清源等人更是拍着胸脯大叫,要去和海瑞辩论,把这个大逆不道的畜生驳斥的哑口无言,然后再把他明正典刑,免得说不教而诛。

群情激愤,一个个义正词严,嘉靖看着面前的小山,恍惚之间,觉得自己又回到了登基之初,一扫正德弊政,受到万民拥戴,那滋味多好啊!

或许真的应该辩论一番,人心是站在朕的一边的……

第801章昏招

嘉靖耐心翻看着送上来的奏疏,尤其是徐渭的那一篇,更是百看不厌。以徐渭的才华,铆足了劲儿夸奖一个人,保证会让你脸红的。

徐渭是嘉靖三十五年考中进士,入朝十年,所见所闻,十分广博,他重点提到了开海、抗倭、御虏几项,认为功业最大,远胜历代。

以开海为例,之前几度兴废市舶司,成化年间,市舶银最多一年不过二十五万两,而嘉靖四十三年,市舶银逼近六百万两,比成化年间多了二十多倍,甚至超过了田赋,占到了赋税的五成以上。

同时,经由市舶司的货物,每年也超过了八千万两,海贸空前繁荣,丰厚的赋税收入,使得朝廷能够从容抗倭。

徐渭煞有介事提到,东南每年军费过两百万,百姓却能安居乐业,民心安定,为历代所未有。

如今倭寇已经平定,东南的军费逐渐转移北上,下一步朝廷的重点是编练骑兵,反击北虏俺答,或是五年,或是十年,平定北虏有望。

徐渭总结认为,国势虽然不及洪永仁宣四朝,然则陛下励精图治,臣工鞠躬尽瘁,大明以有中兴之势,陛下居功厥伟,一两宵小,如何能诋毁吾皇之明……

看到如此真知灼见的奏疏,嘉靖心里头好受了很多,这么看起来,他的确做了不少的事情,虽然比不了成祖爷,可是相比历代皇帝,总是要强了许多。

高兴的劲儿刚上来,吴太监从殿外灰溜溜进来,进门就往旁边躲,生怕嘉靖看到他。一副做了坏事,不敢见家长的德行。

“滚过来!”嘉靖闷声道。

吴太监连忙跑了几步,跪在了嘉靖面前。

“奴婢拜见皇爷,皇爷龙体安康,奴婢看着十分欢喜,皇爷真是有百灵相护的天子,要不了多久,龙体就能康复了。”

“别说那些没用的!”嘉靖哼了一声,“朕问你,那个畜生是不是不肯答应?”

提高了海瑞,吴太监的嘴角抽搐了几下,脸上的五官扭曲,整个人变了模样。他跟着嘉靖二十几年,什么风浪都见过。

别说小小的户部郎中,就算是尚书侍郎,平时风光无限,到了诏狱里面,就软得和面条似的,怎么摆布怎么听。

就拿不可一世的严世蕃来说,被关在诏狱,也是那么一回事,背地里还偷着哭鼻子,真是让人可发一笑。

唯独这个海瑞,油盐不进,就是一个榆木疙瘩儿。

跟他说软乎话没用,说狠话更没用,道理讲不通,人情更讲不通。

“皇爷,奴婢都去了三次了,是真的没办法了,奴婢告诉他老母年高,妻子怀孕,要是他死了,家人就完了。他却说自古忠孝难两全,既然为官,就要为国为民,仗义执言。这也是老母教导的,在膝下承欢是小孝,尊奉母训才是大孝,老母若是知道他为国尽忠,也会赞同的。奴婢又说,既然想做忠臣,为什么要和陛下对着来,辱骂君父。他又说,奏疏所言,全都是事实,没有一字虚假,没有半字捏造,说实话如何是辱骂君父?致君尧舜,解民倒悬,直言进谏,乃是臣子的本分,也是太祖爷的圣训,他不能违背,更不知道错在哪里……”

“不要说了!”

嘉靖气得掀起桌案上的奏折,统统扔到了地上。

“畜生之心,固不可彻!”

好吗,海瑞成了固执的愚公了。

吴太监眼睛一两,“皇爷,奴婢以为和乱臣贼子,没有什么好讲的,奴婢这就去动用大刑,凭着东厂的十八般手段,保证能让他低头认错。”

“呸!”

嘉靖狠狠啐了他一口,“没脑子的蠢材,你忘了几年前的俞大猷吗?还敢吹嘘东厂的本事,朕都替你们丢人?”

吴太监被骂得一缩脖子,“皇爷,那也不能放过,要不干脆杀了算了!”

这回连话都懒得回了,等着他的只有吃人的目光,吴太监也赶快把脑袋埋在了胸膛里,不敢多说一句话。向他这种读书不多,又只学过的宦官,除了以猛服人,争强好胜,好勇斗狠之外,实在是没有太多别的招数。

关键时刻,还要靠着嘉靖自己想主意——嘉靖仔细研究过海瑞的档案,这家伙以举人身份入仕,十年之间,做到了五品京官,不得不说,道行不浅。

只是这位一路做官,却一路得罪上司,当教谕的时候,就因为立而不拜,得到了“海笔架”的绰号。

后来唐毅南下开海,挑中了海瑞,充任晋江知县,坦白讲,为了开海,筹建市舶司,海瑞做了不少的事情,是有功劳的,可是令人惊讶的是管着天下最肥的差事,海瑞竟然连rou都吃不起,简直匪夷所思。

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和官场格格不入的家伙,没有被同僚干掉,反而继续在官场晃荡,做淮安知府,得罪了当时的钦差大臣鄢懋卿。

跑到了南京做官,因为徐家兼并土地,又和徐阶冲突,还没调到京城,就先跑到小站,和唐毅干了一架……

这么个混不吝的东西,走到哪里,上官都别想舒服。吏部的那帮人怎么瞎了狗眼,把灾星弄到了京城?

嘉靖越想越气,他也算是看透了,海瑞这个人不贪财,不怕死,蒸不熟,煮不烂,威逼利诱全都不管事。

那他就没有在乎的吗?

嘉靖认为一定有,那就是名声!

没错,就像那些讨厌的言官一般,他们故意找皇帝的麻烦,以直言劝谏的名义,上书痛骂皇帝,最好惹得皇帝打他们一顿廷杖。

打得越惨,他们就越高兴。

很快天下间都会传扬他们为民请命,无辜被害的名声,走到了哪里,都会得到英雄一般的待遇,有人送金子,有人送美女,只要忍几年,风平浪静,他们又能摇身一变,东山再起,成为一代名臣。

这种靠着拿皇帝刷名声的沽名钓誉之徒,最是丑陋不过,讪君卖直,成全的是他们自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