纵书院 - 言情小说 - 彼岸繁花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243

分卷阅读1243

    。抱病者,请太医去诊治。

这次去土默川,这些人要是不堪上阵所用,就降为军中辅兵。谁敢在里面动手脚,就拿祖宗的勋位来换。”

崔景荣多少年养出来的喜怒不形于色,立即被天子给兵部、给他的这样直接干脆的支持打破了。

“陛下英明,臣即刻让兵部的书记官去传令那些虚冒者进军营。”

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压抑不住的狂喜。

朱由校抬手指曹化淳,“曹化淳,你去兵部、五军都督府走一遭,去传朕的口谕。”

“是,皇爷。奴婢这就去。”

曹化淳复述一遍天子的口谕,立即带着俩宦官去传旨了。

朱由校看看英国公和定国公,役使军卒为自己做杂事,历朝历代都不屡禁不止。但是在自己这么积极要对外用兵的当口,还有万人的占役、千人的虚冒,他微微摇头,不虞之色不用人提醒了。

英国公和定国公立即站出来请罪。京营原来是三大国公统领,成国公被除爵以后,他所部的那十万人大多归到了英国公的帐下。天子脸色不好,英国公也收起自己即将为国丈的脸面,与定国公一起跪地请罪。

“英国公、定国公,你俩先起来。这次李卿查了京营之后,不再出现这样的事情,朕就既往不咎了。”

俩人赶紧磕头谢恩,保证不会再出现类似的事情,才嬷嬷站回原位。养心殿的人则都认为定国公搭着了英国公的顺风车。

崔景荣指着堪舆图说:“陛下,昔年在这里有东胜卫,是著名的外三卫之一。臣建议此次就将禁军驻扎在此处,向西往贺兰山、宁夏卫,背靠长城,与大同府、东边的万金都司能结为一体,进可攻退可守。

原东胜卫定额是五千六百的兵额,以守备为长。”

杨涟虽以前是兵科给事中,但他对兵事还真没有崔景荣、李邦国那么深领悟,他更多是负责军械那一块的事情。

“陛下,崔部堂,若是近期点兵五万去土默川,军械提供不了那么多,最多是三万军卒的。”

这就不得不提大明军队的军械管理了。刀枪棍棒、尤其是火器,平时训练之后都要放回库房锁起来的。这样的安全措施,使得所有的军械那是使用的人手多,保养的人手不足,结果就导致损毁报废的数量也高。

每次大军要出征的时候,不仅要准备粮草,还要准备一批新刀枪。

“派人再去查查工部匠作坊的库存,看看有多少的存货。兵部能配置三万的军卒,就先派三万去土默川。至于领军之人嘛——”

崔景荣立即打断天子的长音,“陛下,臣愿替陛下出征。”

第860章木匠皇帝115

朱由校看着崔景荣不语,脸上慢慢都是不满,眼睛里的光芒都让崔景荣读出你怎么这么不识趣的意思。

崔景荣尴尬地立在皇帝跟前。

英国公和定国公心里高兴,让你能,嘿嘿,这回碰了一鼻子灰!还想与陛下抢军功?这军功是你兵部尚书能伸手的吗?

定国公站起来说:“陛下,臣父子愿跟随陛下出征。世子曾随陛下亲征,也有一定的阵前对敌经验。”

他请战是因为他儿子轮休回京了,本来被陛下点名带走的可能性就非常大,还不如自己请战提醒天子带他儿子去,用起来会比别的将领顺手。

果然天子给回应了,“徐卿在京好好整顿京营,朕带定国公世子做前锋。”然后看看被晾的不好意思的崔景荣,换了口气安慰他。

“崔卿,兵政和领兵作战不同。兵部还需要你在京师坐镇。你不能因为当好兵部尚书了,就奢望自己还能带兵打仗,你不能抢朕效法太/祖、成祖建功立业、开疆辟土的传世功勋。”

算是给了崔景荣一个台阶。

崔景荣一听说自己领兵就是要抢天子效法太/祖、成祖建功立业开疆辟土的传世功勋,禁不住一个脑袋瞬间变成两个大。

自己是怕天子西征步土木堡的后尘好不好?可这话敢说出来吗?唉,神宗万事不出头愁人,换他孙子更愁人啊。

杨涟在去年的天子北征的时候没有机会发言,这回他有机会可就不想错过了。洋洋洒洒地一篇天子不能置身险地的劝说,末了劝天子让定国公世子做主帅领军。

“杨卿的建议有那么点道理,可是武宗能以身犯险,朕就不能?你欺朕不如武宗吗?”

这都是什么啊。

崔景荣是看明白了,只要涉及领兵作战的兵权之事,就甭想皇帝能像平时议朝政那样讲道理了。就是把周嘉谟那些老尚书拖来,也还是去年的结果了。

但他还真的就不敢立即吐口同意天子出征,他可不想被万夫所指,被督察院的弹劾淹没了。硬着头皮上来劝说。

“陛下,先讨论往土默川派兵需要兵部做什么准备,讨论禁军点多少将士、带那些人去,至于陛下要亲征,还是要六部七卿都认可的。”

英国公在心里说崔景荣啊,你读书读傻了,你这不是要用那几位老尚书出面阻拦吗?

你当天子看不出来吗?

朱由校看着崔景荣似笑非笑,点点头说:“崔卿的建议有道理。杨涟现在就回去兵部,主持与户部沟通准备粮草,与工部沟通点数军械,看看库存能装备多少将士、匠作坊那边能赶工出来多少炮弹。

李邦华与英国公、定国公一起去京营点出青壮军卒五万人,以轮回休息的禁军为主,组成西征大军。

崔卿与朕去养心殿。”

点到名字的立即起身应旨去做事,崔景荣的嘴里跟咬碎了一颗苦胆般,立即满是苦得要呕的感觉。好容易用竹板、用读书压得自家儿子在这么大的年纪老老实实地不敢逆反,可是遇到同样年纪的、任性的天子该怎么做。

打不得、还讲不通道理……

乾清宫里的那些尚书、侍郎们,昨夜归家后又做了不少功课,今天上午各抒已见,基本把迁徙五万百姓之事弄出来眉目了。甘肃、宁夏各一万,陕西和山西各一万五,先迁移依靠黄河开渠灌溉地区的百姓。逐年迁移百姓。在每一渠覆盖的灌溉区域、迁走大半的百姓之后,就在下一年年的春天开河前后,堵上一个黄河的分渠支流,具体看是文开河还是武开河,视黄河的变化而定。留在当地的百姓就改为在原地植树,朝廷按植树的成活率支付粮盐等。

树种的育苗之事,黄河中上游的各府各县明年春天就得着手,后年才有树苗可栽种。且这树苗培育是长期之事,十年内都要保证植树区域所需。

户部的事情一下子多了起来,工部也要为这些留守植树的百姓提供足够的工具。

乔允升粗略地算着户部要支出的钱粮,眉头拧成结。算了看在十年后,黄河